如何登录微网站管理后台

原标题:触网的返乡新农民


互联网让世界变得扁平,也在改变着中国农村先天落后、闭塞的基因,“互联网+”也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。



互联网+时代:触网的返乡新农民

互联网+时代:触网的返乡新农民

互联网+时代:触网的返乡新农民


■本报记者 张晶晶

出门叫Uber,点餐用饿了么,下馆子先查大众点评,移动互联时代里,离开网络与智能手机,几乎寸步难行。

这种互联黏性其实与经济发达程度成正比,到了农村,点击地图上的“周边美食”很可能一无所获。

互联网让世界变得扁平,也在改变着中国农村先天落后、闭塞的基因,“互联网+”也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。

这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一个群体便是新农人,他们或许在乡间地头长大,也可能此前从未与土地打过交道,无论出身于乡村或者城市,他们野心勃勃,希望借助互联网的力量,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
时代成就了新农人,现实也狠狠泼他们冷水。机遇与挑战并存,利益与风险共行,新旧农人,无一例外。

做农业公司,而非互联网

孔博1986年出生在密云农村,作为村子里的小姓,父母从小便给他灌输了一定要好好读书、将来不再回村的观念。他也十分争气,从小到大成绩都是名列前茅,大学考取了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,后来也读了硕士。

毕业后孔博进入一家投资咨询公司工作,勤奋认真的他很快做到了项目经理,却也遇上了职场天花板。“再想往上升就面临办公室政治的问题,我真的是很不擅长解决这些问题,那会儿是2011年,我关注到农产品电商行业的数据很好,觉得有发展空间,便萌生了回家乡发展的念头。”孔博对《中国科学报》记者讲道。

面对公司的挽留、父母的不理解,孔博回到了密云,成立了“密农人家”。虽是村里长大,也曾在田间劳动,但真正涉足农业产业,才真正意识到这里面的学问远不是书本或者网络能解决的。对于农业来讲,经验是难以逾越的门槛。

“水太深了。品种、土壤、技术,要种出好的农产品跟伺候孩子一样。”与目前不少农产品品牌主打无公害、绿色、有机的概念不同,孔博提出的口号是做“有味道的农产品”,“大家老说现在黄瓜没黄瓜味儿、西红柿没有西红柿味儿,我们就想找到真正好吃的农产品,安全是最起码应该达到的指标。”

抢占了网络销售农产品的先机,加上主打口味,密农人家很快便积累了一批稳定买家。孔博成为密云新农人的代表,先后获得了团中央授予的第九届“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”称号,2015年更是获得首都青年创业创新大赛金奖。

相较最初,密农人家已经有了将近30人的团队,自己的货车、车间,但孔博的生活却依旧忙碌。凌晨便和创业伙伴去监督收货,上午处理公司日常,下午去各个农户家找产品,还要不间断接待各方来考察学习的客人,每天依然是工作满档。谈到未来的发展前景,他强调最多的就是,“我们要做一家农业公司,而非互联网公司”,给消费者提供安全、美味的农产品,是密农人家的首要任务。

新农民代表未来

谈到最具成就感的时刻,孔博的回答是真正让农民得到好处的时候。不久前他的公司刚刚举行了2015年的总结大会,邀请了种植大户参与,也对2016年的种植计划进行了安排。一位不善言谈的农村大妈说“孔博这孩子不错”,是他告诉记者最令自己感到骄傲的时刻。

“在当地密农人家已经有了口碑,但我确实也解决不了所有问题,未来希望能够解决更多农产品销售的问题,也让一同创业的小伙伴实现自己的追求和价值。”孔博告诉记者,这是他最希望实现的两个愿望。

什么是新农人?农业品牌研究专家、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李志起在采访中解释说,新农人不仅仅是一种身份或职业,更多在于这群人背后有新的思维、新的模式、新的技术,甚至还有新的资金。

“后面所说的这四个‘新’比前面的新身份或者新职业更加重要,是今天农业发展真正所需要的力量。也只有这种力量的加入,才能真正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带来变化。我觉得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中国农业的一个未来,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关注农民、农村,那么中国农业才有可能得到振兴,得到重视。”

在新农人返乡之前,在这个群体受到社会瞩目之前,农村长期被看作偏僻、贫穷、落后的代名词,农业甚至被很多人看成夕阳产业。新农人回乡之后,大家突然发现,自己对农村的印象有了一个全新的改变:发现农村其实与每个人都紧密相连,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。农民也意识到农业可以变得更加生态、更绿色,农村在互联网时代可以发生彻底的变化。

农业电商多元化发展

2015年,很多电商平台和O2O项目纷纷死去。存活下来的大型生鲜平台很多也并未找到良好的商业模式,巨额的物流、冷链投入之后,大多还是停留在烧钱拉客户的阶段,也偶尔有并非产地直送,而是批发市场档口采购的丑闻出现。

“我做农产品,出去交流说自己是赚钱的,都没有人相信,说我吹牛。但我们确实与大型生鲜平台不一样,卖一单就有一单的收入,密农人家的账上确实是有钱的。”孔博告诉记者。 李志起分析说,从农业探索来看,本地化的平台更容易成功,特色化的产品经营更容易活下来,会成为比较好的一个趋势。他举例说,日本、韩国都提倡食在当地、食在当季,季节限定、地域限定可以避免投入过大的问题,能让市民享受到低成本的好产品。“但这种模式一方面往往做不大、规模比较小,比较分散,另一方面就是受制于本地的季节、气候和品种的因素,可选择的范围、产品往往不多。”这确实也是孔博正面临的难题,2015年11月连续的雾霾天气,造成了密云很多农户冬季蔬菜的整棚死亡,无菜可卖的局面让他十分被动。

李志起提出,大型生鲜电商平台与本地化平台的有机结合,是未来农产品电商生态发展将呈现的态势。他说:“这是一个有机的分工,也是有益的补充,会是一个长期衍化的过程。有的做平台型,有的做垂直型,有专门服务于某一类人群的,有专门专注某一个区域的,实现这种多样化的发展,农产品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。而现在大家创业有点一窝蜂,互相都比较类似,这一定不是什么好事。”

《中国科学报》 (2016-01-15 第1版 要闻)


上一篇:创新和“互联网+”最好靠近它(图)

下一篇:吕荣慧:2015互联网年度数据发布 - 社交网络篇